专题首页学校动态基层快报身边榜样学习资料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六中全会大学习

福建工程学院材料科学技术党支部“好案例”


发布时间: 2016-09-12 访问次数: 130

突出使命与责任 提升支部凝聚力

——福建工程学院材料科学技术党支部“好案例”

  

福建工程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材料科学技术党支部现有党员14名,其中11人拥有博士学位,11人具备高级职称,5人具有国外学习背景。支部党员所承担的教学、科研任务繁重,给支部的集中学习和实践活动的开展带来一定的影响,基层组织生活存在日趋平淡化和随意化的倾向,主要表现在支部党员活动开展较少、个别党员党性意识不够强和部分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发挥不大明显。福建工程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党委高度重视基层党组织的建设与发展工作,指导材料科学技术党支部结合支部实际,创新工作思路,围绕使命与责任这一主题,通过有针对性的活动,提升支部党员的服务意识、使命感、责任感,从而达到提升党支部建设,增强党支部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的目的。主要做法如下:

一、坚守精神追求,唤醒党章党规意识

材料科学技术党支部坚持党性的自我教育,近年来,支部组织党员深入古田会议遗址、红都瑞金等老区开展实践活动,通过探寻革命历史遗迹,走访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增强历史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坚定理想信念。每年七一前夕,材料科学技术党支部的党员都会和新入党的学生党员一起在党旗前宣誓,重温入党誓词。通过宣誓会让支部党员们回想起自己当年入党的初衷,时刻注意在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牢记党员身份,牢记党的宗旨,遵守党的纪律,做学习和工作的模范,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保持党员的先进性。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和“两学一做”的学习教育中,支部党员积极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自觉用党章规范自己的一言一行,坚守底线,找准努力方向。

二、树立宗旨意识,践行立德树人使命

支部尊重、支持高层次人才开展工作,并以此提高支部的凝聚力和战斗力。2012年,新引进的高层次人才王卫国教授加盟该支部,就成功申报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但因王教授初到学校,在团队建设、生活中时常会面临着很多的困难,党支部组织支部党员全力支持和配合王教授的工作。材料组织设计与性能优化科研团队很快就组建起来,支部年轻的党员同志成为了这个团队中的骨干,正是在党支部的强力支持、积极帮助下,王教授没有被困难吓倒,他留下来了,并坚信,这里是他施展才华的舞台。在王教授的带领下,通过两年的时间,完成了样品制备和结构表征等相关基础实验室的建设工作,在经历了无数次失败后,他们顺利完成了晶界面取向的研究,为福建工程学院闯出了一片“晶界工程”的天地。

支部党员教师秉承和发扬真、诚、勤、勇的校训精神,积极投入到教学、教研和班导师的工作中来切实关爱学生。支部教导党员教师:教风好,学风好,学习才会好,教师应该时刻站在指导学生的一线上。教育党员教师要尊重学生的成长、成才规律,他们根据学科发展的需要结合学生考研、卓越工程师的建设和学生科创活动分别培养科学研究型人才、应用一线型人才和创新创业型人才。该专业2016应届毕业生考研上线率近20%,获“大学生创新性试验计划国家级立项”5项。

三、推动成果转化,服务区域经济发展

材料科学技术党支部意识到,应用技术大学转型过程中,他们的使命不仅要培养高水平的学生,还要进行高水平的研究、服务,产出高水平的成果,为区域经济发展服务。支部党员承担了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0余项省级项目,发表权威刊物论文50余篇,参与的项目获2012年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和2014年福建省科学进步一等奖。科研要接地气,亲产业,支部引导党员教师以卓越工程师的建设为契机,带头下企业,探索项目合作新模式,提升自身服务企业的能力。针对下企业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进行集思广益,献言献策,共同探讨,深化与重点企业和重点行业的实质性项目的产学研合作。近年来,支部党员为南平铝业成功研发了超高冶金质量铝合金材料,为中宇卫浴成功制备了水暖管道业用的新型无铅耐脱锌易切削黄铜,为乾达重工成功开发了大型重载齿轮碳氮共渗与淬火工艺优化工艺,和福建元力活性炭股份有限公司共同研制了高效多功能果壳活性炭材料,为福州博力达公司成功研发了梯度结构铜钨基碳化物复合材料,和福州钜全共同制造高品质轻量化发动机铝合金配件产品。这每一个荣誉的背后,无一例外地充满着艰辛,充斥着一次又一次的失败。当然,也充满了无限的乐趣。

材料科学技术党支部意识到要时刻注意加强使命感与责任感教育,坚定理想信念,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困难,提升支部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福建工程学院组织部供稿)